谈钱伤感情?法式借钱催债硬核攻略了解一下
这句话看着眼不眼熟?这可是亲戚朋友间时不时就会出现的一种聊天开头形式。一般我们看到这句话的瞬间就会沉吟良久,脑海里天人交战,平衡木左右倾斜:我是在呢,还是不在呢?
这就涉及到了社会里非常常见却又非常敏感的一个问题:借钱,以及由借钱衍生而出的一系列利息、还款、催债等让人一听就头大的事儿。
虽然嘴上说着“亲兄弟,明算帐”,但在这样一个人情社会里,一句“大家都是朋友”都能轻飘飘地把这事儿揭过去。以至于当朋友找上门来借钱的时候,要么支支吾吾用“最近手头紧”搪塞过去,要么咬咬牙权当做慈善,提前做好了这钱一辈子都还不回来的准备。这个时候只想拍着大腿叹息:“别谈感情,伤钱啊!”
但法国人可没有那么强的留面子看关系的理念,在他们看来,借钱给朋友、给亲戚甚至给自己的孩子,那都是一码事儿。因为你是我的孩子,所以我的钱就是你的钱,这种好事是永远不存在的,对朋友就要放低要求更是想都不要想。
所以估计法国人如果看到中国有时候人情式的借钱场景得笑出声来。为什么呢?因为法国人不论是从借钱前的准备工作,还是过程中的一切手续,又或者是后来的催债方式,都生动形象地向世界诠释了什么叫做:在钱面前,任何人的面子都是鞋垫子。
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如果朋友来借钱但我们拒绝了他的话,那么两个人的关系一定会急转直下,彼此间的尴尬都是轻的,从此怕是要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
相反,法国人想告诉你,在借钱之前,要先考虑一下最后对方能还回来多少,或者这笔钱会不会再也收不回来了。如果你真的很不想借的话,那就立刻马上拒绝对方,这样或许还能挽救你们的关系,并且减轻一部分烦恼。
除了还款能力以外,法国人还会考虑借出这笔钱之后会出现的一系列连锁反应,不得不说,他们是真的想很多。
好的,经过一系列的心理斗争和利益平衡,我们终于来到了最关键的环节——借钱。按照以上提到的法国人谨小慎微又铁面无私的性子,想必我们也能猜到,这钱是可以借的,但流程也是必须要走的。
按照法律规定,如果借款数额大于1500欧元,那么就必须要开具一式两份的纸质证明。其中包括的内容有:借钱日期、总金额、利息以及还款方式等。
有时候写欠条收利息什么的会让人觉得是一件非常生疏的事情,如果借出去的金额不是特别特别高,一般口头承诺一下就完了,利息更是一分不收,大方得很。然而,绝大部分的法国人都表示,就算他们借出去的钱远远低于1500欧,他们也一定会要求对方写欠条,没有白纸黑字撑着不安心啊,而且必须收利息,毫不留情。
因为法国的税务法是这么操作的,如果你没有走正经的法律流程的话,那么税法机关就很容易会把你借出去的这笔钱当成你做了慈善,而善款是会被打税的。
所以说,为了避免这种被按头做慈善的情况,你必须带上签好名的欠条,去相关部门把所有760欧以上的款项都给报了,也就是税务申报。
首先,聊肯定是得好好聊聊的,先礼后兵嘛,纵然你有礼,也不能一上来就撕破脸,对吧?但跟我们常用的发微信打电话,甚至当面追问的方式不同,法国人对那种电话不接短信不回的人采取的方式是:写纸质信。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外加一点威胁。
他们会在信内真情实感地描述当初要不是自己伸出援手救你于水深火热之中,现在你早就已经在坑底躺平了。
并且会(看在朋友的面子上)适当延后还款期,甚至再加一句如果你依旧不还,那也怪不了最后利滚利滚利滚成一个大雪球。
如果还是不还?那法国人可就没耐心等了,轻则以一纸公证文书寻求执法人员的帮助,重则直接把你告上法庭,你再要说什么“多宽限两天”或者“看在这么多年交情的份儿上”就都不好使了,法庭见,没商量。
其实自古以来,利益与感情就好像两个对立面,而对于借钱催债这种事情,大家都各有各的无奈。你说借吧,一个不小心就打水漂了,你说不借吧,倒显得这段感情多脆弱似的。
催债更是让人头疼,连措辞都小心翼翼,搞得好像欠钱的人是我。但无论是通过微信电话狂轰滥炸,还是写信公证走流程申诉,最终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要回曾经属于自己的钱(哇地一声哭出来),简直就是慷慨大方一时爽,后期催债火葬场。